(二)
依托东风日产大学
构建东风日产学习体系
经过多年耕耘,东风日产大学已初步构建了独特的“东风日产学习方式”,设计规划了公司共通、领域共通、部门专业三级学习发展体系,构建员工学习地图,秉承“学以致用”的教学理念设计推动各类学习项目。
图1东风日产学习体系
公司共通培训体系包括基于员工发展学习体系、基于组织发展的认证体系,基于公司战略的人才发展项目以及基于专项能力的竞赛项目。领域共通培训体系,通过企业大学与各领域共同推进,形成包括商企、研发、采购、制造、营销、财务等全价值链的领域共通课程体系。部门专业培训体系,东风日产大学积极推动各业务部门建立部门专业课程体系,形成更加细致、全面的员工学习地图。
“东风日产学习体系”的构建,即是一项长期工程,也是一项系统工程,东风日产从公司基础共通开始,先致力于提升员工的基础职场能力,搭建课程体系的框架,每年选取一到两个模块重点推进,同时一步一步完善其他模块,经过多年耕耘,构建了独特的“东风日产学习方式”。
2、基于员工发展的学习体系
东风日产大学以学时、学分、认证三重保障促进人才培养,设计入职包、学分包、认证包、提高包四大课程包,现已形成面向管理技术员和技能员的两套完整的培训体系。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形成“星计划”、“职业人”、“团队人”、“经理人”四大培养体系。技能员(制造现场操作工人)培训依托日产先进的现场管理经验,形成东风日产“现场七管理”培养体系。同时建立基本技能培训场,覆盖装配、喷涂、冲压、焊接、保全、质检、机加等七大基本技能培训体系。
图2基于员工发展的学习体系
2.1东风日产“星计划”新员工培训项目
基于员工发展的学习体系以“星计划”训练营为例。东风日产星计划新员工培训项目通过四个阶段全面培训实习,让新人逐步融入东风日产。这四个阶段分别是2周的集中培训、9周的工厂实习、2周的专营店实习、3个月的部门实习。
图3“星计划”应届生三年培养方案
在第一阶段,应届生会将进行混合式体验学习,其中涉及团队融入、认识东风日产、全价值链学习、人事制度、技能素养以及汽车工艺体验式学习六大板块。在此阶段,进行的是集中共通培训,历时11天,涉及24门课、共有70学时。高管参与授课,六种活动穿插进行,应届生还会分享自己的成长。
在第二阶段,应届生将深入工厂实习,他们先学习并掌握车间专业基本技能,再学会本岗位技能且能独立上岗作业,最后针对本岗位作业提交一个改善提案。在此阶段,应届生不仅可以了解制造工艺、感受品质锻造,还可以更快融入班组生活、磨练成长心态。确保人员安全、确保产品质量、确保实习目标达到是此阶段的目标。
在第三阶段,应届生通过走进营销一线,了解市场形势,倾听客户声音。第一周,应届生先进行1周售前学习,在专营店售前导师1对1指导下,应届生倾听一线客户的声音,了解汽车销售的一般流程。第二周,应届生会进行1周售后学习,在专营店售后导师1对1指导下,应届生倾听一线客户的声音,了解售后服务的一般流程。应届生要根据这两周的实习上交一份《个人实习周报》,和一份《我为客户做什么”团队报告》,内容包含客户调研以及现状分析。
在第四阶段的部门实习,应届生们熟悉部门业务,融入部门生活,调整职业心态。
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星计划训练营中的一大亮点——全面的导师制。包括4类6位导师:成长导师、工厂导师(岗位师傅班长)、4S店导师(售前售后)、岗位导师。全体新人在入职之前,就已经有上百位内部遴选出的成长导师等待他们。导师在辅导新人之前接受专业培训,学习掌握专业的辅导激励技巧,在新人来后还要为他们实施贴心、细致、多样化的成长辅导,落实新人辅导“五个一工程”。亦师亦友,答疑解惑,帮助新人快速成长。
训练营还提供了多维度的学习方式,特别邀请了公司的高管为新人进行授课,帮助新人逐渐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。
新人在训练营成长过程中,自发组织了5大功能组、3个大队、24个小组进行自主管理,符合90后个性化需求,鼓励突破创新,激发青春正能量。五大组通过一系列活动安排,在宣传播报、文体比赛、活动策划、后勤保障、阳光关爱各角度全方位提供展示平台,实现新人彼此融合,进而与公司融合。
整个星计划训练营过程中,新员工成长日志贯穿始终,记录了新人成长的点点滴滴,将是新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可获缺的财富。
2.2基于组织发展的认证体系
面对汽车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的行业现状,东风日产高管论坛上,东风日产的领导提出了从开创力、引领力、影响力、运营力四个维度建立东风日产可持续的发展体系。“提高组织基础能力”是构建可持续的发展体系的重要管理目标。
东风日产定义组织基础能力包括:整理、优化日常例行业务的能力;高效管理各类项目的能力;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;知识传承、技能复制的能力。
图4组织基础能力模型
组织基础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的课程培训就可以实现的,需要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培养体系。针对四种组织基本能力的现状调研,参考了母公司的一些现行做法,结合“行动学习”、“团队学习”、“学习金字塔”等理论方法,东风日产确认了以认证培养体系为主的组织基础能力培养方式。即流程管理者、项目管理者、V-Actor及培训讲师这四大认证培养体系。
东风日产确定组织基础能力“认证培养”的基本流程:
图5“认证培养”基本流程
为满足各层级组织基础能力的不同要求,东风日产分层设立四大认证培养体系,层层对应:
图6四大认证培养体系
基于组织发展的认证体系以“特级讲师训练营”为例。特级讲师训练营项目于年6月启动,年9月结业,历时15个月。从各业务部门已经毕业的高级讲师中选拔22名学员参加特级讲师训练,最终17名特级讲师结业。
2.2.1精选培训内容击中痛点
22名学员已经具备丰富的授课经验和课程开发经验,如何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?开发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?围绕学习设计能力,训练营中我们嵌入了课程开发、授课技巧和学习项目设计三大知识模块。通过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学习,掌握了基于工作任务场景分析的课程开发,更好地挖掘学员工作的痛点,服务实际工作业务;通过引导式培训、教练式培训,掌握了大量互动技巧、引导培训工具和教练技巧真正让学员深度参与,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;通过学习项目设计,掌握了运用DACUM方法构建某一专业的学习体系,更好地引领所在部门专业人员的学习成长。
图7特级讲师能力模型
2.2.2创新培训模式,突破现有能力瓶颈
特讲的授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瓶颈,如何增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内在驱动力,现有的培训模式无法达成显著效果。
军队训练模拟真实环境进行实战训练,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。我们的内训师是兼职讲师,要达到与职业讲师齐平的高超授课能力,需要模拟职业讲师的授课环节,每天面对全新的授课对象和授课环境。感知能力的培养需要新的观察视野,内部的环境无法达成此目的,外部环境的游历能增强感知能力。建立使命感,只能通过内心思考获得,需要创造一个专注内心探索的机会。基于以上因素,“一路向北”特级讲师训练营项目应运而生了。
在中国的大地上,自南而北的分布着东风日产的四大基地,广州、襄阳、郑州大连,在这条路线的中间,坐落着我们的母公司东风集团的所在地武汉,在广州以北的这五个城市中,分布着许许多多东风日产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商、经销商,还有众多集团内的兄弟单位和兄弟公司。17名特级讲师沿着一路向北的路线,开展了为期9天的实战之旅、感知之旅和探索之旅。
2.2.3实战模拟训练,高强度密集授课
途径五大城市,给沿途的供应商、经销商和总部人员进行授课,我们共开展培训45场,讲授26门课程,平均每名特讲授课2.8场次,8.4学时。培训学员超过人,覆盖技能员、职员、管理层、经营层等各个层级。在不同授课场域、授课对象和授课条件下,高强度密集授课,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内训师的授课能力。
2.2.4感知探索真北,向未来学习
感知和探索都是一种探寻,只是一个由内而外,一个由外而内,所以感知之旅和探索之旅是一而二、二而一的两个旅程,两者相生相伴,相消相长。为了让感知更丰富、探索更深入,东风日产按照U型理论模型规划了这次旅程,特级讲师走入江汉大学探寻今日教育,深入岳麓书院、古隆中探寻古代圣贤之教育,并通过U型理论的学习加上体验反思帮助他们打开脑心手,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。
图8特级讲师U型理论的应用
特级讲师们感知了昨日教育,感知了今日教育,感知自然,感知社会,最终形成共识:未来的教育的特征应该是,强化自我认知、感知外部变化和激发学习热情!
接下来的探索之旅,让特级讲师探索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,增强其讲师的责任感。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自我对话、原型塑造和对话。
2.2.5分享传承经验,相互交流成长
为了更好地带动异地讲师的成长,将特级讲师的经验的得以传承,提升他们的水平,安排了四次交流分享会。在武汉总部,与集团多家内训师就内训师成长过程遇到的难题进行“开放空间”研讨;在襄阳、郑州和大连等地与当地讲师分享经验,解答困惑,共同探寻问题的答案。
2.2.6大学品牌传播,扩大影响力
此次行程共向20家供应商、87家经销商和多家集团公司共计多人次授课,很好的传播了公司的品牌,扩大了公司讲师的影响力。很多供应商和经销商纷纷向大学约课,希望将东风日产大学的优秀经验和知识传播到关联单位,提升人才发展的速度。
2.2.7启用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richanf.com/rccx/8260.html